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翁东辉
为了把新加坡打造成为地区教育培训中心,新加坡政府采取了政府引导市场、推广市场,放手企业经营的策略,以此形成全方位推进教育服务市场的独特优势。
大力培育市场
在新加坡,旅游局负责管理培训市场。前不久记者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新加坡代表一起走访了旅游局教育服务署,向他们了解新加坡政府是如何把短期培训和教育培训结合在一起的。
新加坡大力开发培训市场也就是近两年的事。2003 年2月,新加坡政府正式授权旅游局来负责将新加坡教育服务推向海外市场。同年8月份,旅游局下属的“促进教育服务署”正式成立,从那时开始,促进教育署在印度、中国、印尼和越南等国先后组织和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主要目的就是推广教育服务,包括基本和高等教育、公司培训和海外假期营等。
成立促进教育署是新政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地教育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步骤。目的是加强本地教育市场的管理和推广。其主要作用有三:第一,为希望到新加坡接受教育的人士提供一个正规权威的信息渠道。旅游局官员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新加坡成为区域教育服务市场中心的重要前提。因为没有信息或是信息不流通就不可能把好产品推销出去。为此,新加坡旅游局在中国、印度、印尼和越南都有一整套宣传材料来介绍和推广新加坡的教育服务。同时,旅游局也设立了一个网站(www.singaporeedu.gov.sg),专门介绍留学新加坡的相关信息。
第二,协助以新加坡为基地的教育机构参加海外各种教育展览,通过公开宣传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新加坡接受全新的教育或培训。同时,新加坡教育网站也是固定的信息发布渠道。
第三,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改善留学生在新加坡的学习经历。目前,新加坡旅游局正与有关机构一同努力规范教育服务市场,向海外学子提供更加透明的入学信息。旅游局也会采用一些网络和互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融入当地的学习和社会环境。
从政府设立的主管机构看,促进教育署是一个多机构合作的产物,其中包括:新加坡教育部、经济发展局、新加坡旅游局、新加坡国际企业局以及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而各部门分工协作,各管一段。教育部负责发展公共教育并督管新加坡的公立学校。作为发展教育服务行业的主导者,教育部负责提供不同的、多样化的教育产品,教育部会鼓励国际知名机构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新加坡国际企业局则帮助新加坡的不同教育服务机构走向国际化,而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则不断推动标准的建立以提高新加坡私人教育的水平。旅游局的作用就是把外国人请到新加坡来,以其一贯在市场方面发挥的作用,担当起推广教育服务产业的责任。与此同时,旅游局也尽力保障留学生在新加坡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发生任何纠纷或是投诉,都由旅游局出面解决。
“环球校园”计划
新加坡政府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气力在企业培训方面大做文章?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1元钱,就可以为企业带来1.8 ? 10元的回报。所以,开展系统的企业培训,往往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美林公司的预测,全球企业培训市场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政府和各种机构组织、企业都变得越来越重视培训,以便让他们的员工更好地面对新经济的挑战。
新加坡在发展教育服务市场方面有着长期的战略,其核心内容就是在世界各地推广“环球校园”计划。该计划旨在使新加坡发展成为区域乃至全球重要的教育服务中心。目前,教育业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3.6%。新加坡政府计划在10年内使整个教育业产值占新加坡经济的比重增加到5%。为实现这一目标,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大力培植民间教育机构,而其中就包括企业培训。据新加坡旅游局的统计数字,在2002年,仅企业培训 ( 不包括国内人员培训 ) 这一项,其年产值就高达 5300 万新元,约为短期教育的一半。而这才算是刚刚起步。除了对教育领域的贡献,这些公司主管的到来也相应地增加了当地旅游服务产业的收入。
培训机构种类多
在新加坡,有专门为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人员开办各类高级培训课程的教育机构,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民事服务学院等主要高校,此外就是为数众多的各类教育培训学院和服务机构,各具特色,培训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有学位证书的中长期课程,通常是当地院校与澳洲或欧美学校合作,如MBA或EMBA课程,主要是英文授课,学制1年以上。另一类就是短期的培训课程,时间从1周到4周不等,主要科目包括:工商企业管理类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策略管理等,这类课程主要是开办给那些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还有就是新加坡成功经验介绍课程,如公积金制度、居者有其屋制度、廉政建设和城市规划等。通常情况下,培训机构都会为学员安排参观和座谈交流等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课题包括:居者有其屋计划、中央公积金制度、金融财税制度和市区重建与规划等。
日升培训机构是当地主要教育培训公司之一,为中侨集团的下属公司。集团主席林方基先生是新加坡工商界知名人士,长期从事促进新中友谊及经贸发展工作。近年来,林先生以其独到的经营眼光看到中国培训市场的需求及发展潜力,与中国多个专职部门、省市政府及金融、保险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据林先生介绍,近年来,公司在为中国进行培训方面的业务突飞猛进,特别是前年以来,有时候一个月就要接待三四个培训团组,应接不暇。这一方面是因为中新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双边经贸充满无限商机;另一方面,中侨集团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即与新、中两国各级政府部门,众多的工商、科技、文化机构及商业团体建立起了十分密切、良好的关系,因此得以直接架设起培训的桥梁。
国际管理学院则是另辟蹊径,在医院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独树一帜。从2001年接受西安杨森公司与中国卫生部合作的培训项目开始,该学院就逐渐打开了中国的培训市场大门。到目前为止,该学院已经接待了40多批中国学员。杨威荣院长说,他清楚地知道中国最需要的是哪些方面的知识,因此,设计的培训课程非常实用。他介绍了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当时的学员、山东临沂人民医院院长到新加坡接受短短数天的培训和参观学习,便深深体会到了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的重要性,为了在当地进行改革,他先后组织了三批一百多名该院的干部员工到新加坡接受培训,效果相当显著。如今,该医院已经成为山东的知名医院,而且管理效益极佳。因此,他们签订了一个为期2年的全员培训合同,即由新方每月组织教师到临沂上课,头一批就由新加坡亚历山大医院的院长,亲自率领副院长、人事总监等人到临沂医院作报告,双方为此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双赢培训方式可以说是一种独创,特别适合中国国情。
日升机构总经理助理任志敏介绍说,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中国团组前来培训考察,是有其独特优势的。比如说,在新加坡,中国团组的培训教学和考察交流活动,讲中文就可以了,不需要翻译。其次,新加坡在法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成功管理经验,也是许多中国团组感兴趣的地方。再有,日升机构了解新中两国国情,在项目洽谈时能与中国组团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在深入了解其需求后,特别“量身订做”适合的培训方案,并能主动推介一些新的培训课程。在培训课程结束后,他们还要调查了解团组成员对教师的满意度,以便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此外,日升机构与新加坡政府部门及工商界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可为培训团联络本地商家提供方便,并可通过举办招商会、洽谈会等活动,协助培训团成员与新加坡工商企业建立起联系网络,开辟和拓宽经贸渠道。
合作培训出成果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新加坡代表处总代表张新民说,现在,我国每年都有许多人到新加坡来接受培训。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新加坡代表处除代表协会为每年定期派遣到新加坡两大医疗集团进行培训的护士提供帮助外,驻新加坡代表的主要任务还包括:为来新培训的公务员和企业事业团体的专业人士提供服务;为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人才交流提供服务;为在新加坡公立医院培训的中国护士提供服务。
在护士培训这方面,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新加坡卫生部合作了十多年,每年选送 100 多名护士赴新实习工作,至今共选派1200多名护士赴新加坡培训。根据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新加坡卫生部指定的两大医疗集团签订的中国护士赴新加坡培训项目相关协议规定,只有参加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的中国工商管理人员英语水平考试(BFT),并获得中级或高级证书的护士才有资格获得新加坡考官的面试及笔试资格。从目前情况看,他们对新加坡本地的培训市场还比较满意。张新民说,总体而言,新加坡的培训机构也是大小不一,良莠不齐。有些大学和大公司的培训部门非常有实力,但也有个别私营培训机构就不能保证培训质量。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培训方面的纠纷或是投诉,但也不等于说没有问题。当地很多商家都希望加入对华培训市场,如果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就会出现问题。通常情况下,当地的教师教学非常认真,听说有个副教授为了一次授课,预先了解中国学员的背景和需要他讲什么,有的放矢地搜集了大量的相关教学资料,教学很有针对性,结果他的课很受欢迎。当然也有的教师,特别是临时组织参观考察的部门,准备就不是很充分,往往介绍部门或企业情况流于形式,讲的都是最基本的东西,很难让高级专业人士满意。
管理工作要完善
怎样做好管理工作?张新民特别强调,应该加强并完善对当地现有培训机构的资格认证制度。现在新加坡经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认定的培训机构有9家。随着新加坡放开对中国人的旅游、社交签证限制,以旅游或是培训身份来新的人数将越来越多。因此,这方面的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为此,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新加坡代表处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加强与培训机构的联系,督促他们建立自己的专家人才库,确保培训质量。驻新代表经常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活动,一方面是了解培训机构安排的教学活动、课程内容和教师状况;另一方面是听取中国培训团组的反映,以便对在新加坡的培训业务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
在资格认证方面,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了解到了一些本地业者的建议。他们认为,认证的面应该宽一些,要灵活审批,只要有关培训机构符合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认定标准,能够保证培训质量,就应该获得批准。当然,中国方面可以每年进行年检,不合格或违规的机构可以随时淘汰,这样管理效果会更好一些。
张新民认为,绝大多数来新培训的团体表现很好,一方面是来的人知识层次较高,都是有针对性地来这里接受培训,而且每天学习时间安排得很紧,学习态度认真。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一秘吴依林说,多数来新接受培训的团组学习态度很认真,效果很好。比如某市检察院组织了20多人到新加坡来培训,题目是“经济发展与法制现代化”,要求每人写学习总结,回国后专门出了本册子,收获很大。再比如,在专业人才培训方面,今年有一个团组是由地方医院院长组成的,来新之后就到实地参观座谈考察,结果个个感触良多,认为新加坡的医院管理方法科学有效,完全可以学以致用,很有启发性。
当然,问题也不少。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多,国内出来培训的团组太多了,而新加坡师资力量有限,这样培训质量就很难保证。二是重复,主要是指培训内容重复。三是本地培训机构水平层次参差不齐。四是前来培训的团组逐渐增多,具体情况很难掌握。因此,使馆通过调查研究,建议国内有关部门应该在三个方面加强管理和监督。第一是建立通报机制。第二是实行总量控制。第三是挑选业务骨干出国培训。这些建议都已经得到了国内有关部门的反馈,并正在研究改进措施。与此同时,我使馆也敦促新加坡旅游局加强管理,一方面是倡导良性竞争,防止恶意低价竞销等不负责任的行为,真正发挥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是呼吁业者交流经验,加强合作,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