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证券时报》 作者:颜金成
最近,金银价格暴跌。没记错的话,在暴跌之前,少有财经新闻分析说黄金会跌,更多的是谈全球货币放水,看好黄金无疑。从这一现象中,我们要引入投资者应该如何去看待财经新闻这一话题。
从历史上看,资深的投资家多不会轻易听信财经新闻的观点,甚至华尔街的投资家们将《华尔街日报》看成反向指标。他们调侃说,《华尔街日报》开始关注到一家公司,那行情就快结束了。
作为财经媒体从业者,观察投资市场很多年后不难发现,财经新闻难以摆脱马后炮的局面。原因在于,财经新闻的使命只是记录市场发展,股票乃至整个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前期,市场中只有极少数人会意识到,而这里面又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对报纸表达自己的看法。
华尔街的老话叫,知者不言。其实,导致财经新闻成为马后炮的,根本责任不在媒体,而在于投资大众自身。这个观点看起来很奇怪,所以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一天市场出现暴跌。事后市场的发展是,这一次大跌只是大幅上涨的一次回调,后期市场会继续创新高。这一天,财经报纸对于这一市场有很多专家的分析:有观点说,经济仍然未走出低谷,股市只是反弹,现在结束了,后市会继续创新低;也有观点正确预测了市场未来的走势,说牛市快来了,这是最后一次回调;还有人说,市场将持续横盘震荡。
多数时候,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广泛流传的,被门户网站头条转载的,往往是第一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即市场只是反弹,现在市场大跌了,后期会继续低迷下去。
在财经媒体上的众多新闻中,流传最广的是这条新闻,原因在于,在这个市场阶段,多数投资者心里正是这么想的。道氏理论里对这个阶段的市场描述是:在多数投资者认为市场反弹后将继续低迷,多数人犹豫不决的时候,牛市却悄然来临了。
而当牛市进入后期,投资大众又开始选择性相信,牛市还将持续好几年。即使零星有人说,牛市要结束了,也不会有人相信,原因在于,市场真实的走势对投资大众的影响太大了!
人们多在涨中看涨,跌中看跌。
我们回过头来梳理一下,情况是这样的:市场走势对人们的情绪影响巨大。于是,他们得出了自己对市场的看法,带着这种看法,他们选择性看财经新闻里的分析,被大众认同的看法被广为传播。即多数人对市场乐观的时候,我们自然看到财经网站上点击率最高的就是乐观的新闻分析。这是一种自我求证。
不过,财经新闻始终是投资者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财经新闻的价值是不可否认。只是,在对于新闻的重视程度上,应该有个先后。最有价值的财经新闻应该是事件性的、动态的新闻,比如工信部出台了关于一个行业的扶持政策,这种新闻客观、中性,是不可或缺的资讯。
接下来,关于这一政策的分析性财经新闻,投资者就不能那么盲目听信了。专家的观点有对有错,往往投资者会听信那种印证了股价走势的观点,或者听信符合自己利益的观点——持股的认为,是刺激政策对公司的好处非常大。
最后,关于这一政策公布后,专家对市场走势预测的财经新闻,则应该警惕。它并不像分析政策对产业的影响那样,每台车补贴3万,大概能算出能刺激多少消费。股价走势本身跟千万投资者心理有关。心理这个东西太虚幻,极难把握。
|